在耶鲁大学上课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于2014 年落成
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新楼里,有一个媒体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监控着几十个屏幕。在一面墙上,一台巨大的屏幕展示着大楼里正在上课的教室。这里就像一个小型的电视台,每一间教室都在录制一个节目。教授可以获得讲课的视频,缺课的同学可以回顾课堂内容。教室里的大屏幕连着网络,嘉宾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给学生做讲座。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耶鲁大学很多课程任务是通过网络开展的。学生经常登陆课程相关网站,阅读资料或者观看讲座的视频,完成在线测验。当嘉宾讲座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提问,投票选出最佳问题。这似乎是内向同学的福音。
科技传媒人大卫•扎克斯(DavidZax)曾采访耶鲁大学推动新技术改革的教授之一、音乐系终身教授克雷格•莱特(Craig Wright)。他演奏的是莫扎特的音乐,教授的是几百年前的音乐家的作品,但他同样欢迎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他喜欢给学生展示一个为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中的一段颤音制作的声波动画。他觉得,互联网可以给耶鲁大学的教授一个面向更广范围乃至全世界分享自己知识的机会。
耶鲁大学的教育使命有三个层次:知识的创造、保存和传播。教授的研究创造知识,图书馆负责保存,最后则是传播。扎克斯认为,传播是受到新技术影响最深的地方。
校园变大了
耶鲁大学的在线教育早在 15 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01 年,耶鲁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联合创立了“终身学习联盟”(简称 AllLearn)。AllLearn 开发出了高品质的非学分课程,收费是 600 美元一门课程。这个价格显然不具有吸引力。于是,AllLearn的尝试在 2006 年就结束了。但是,你已经可以看到,在线课堂让名校的课程走出了学校。
历史教授唐纳德•卡根 哲学教授谢利•卡根
2007年,耶鲁大学的公开课(OpenYale Courses)开课,这些都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亲自授课的完整视频,任何人只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免费观看。你可以在国内一些视频网站找到这些课程资源,比如耶鲁大学历史学和古典学资深教授唐纳德•卡根(DonaldKagan)讲述的“古希腊历史入门”就在其中。这位教授每周在耶鲁大学授课两次,每堂课 75 分钟,属于需要排队占位的课程。
卡根教授看似不修边幅,讲的古希腊历史却非常有吸引力,完全没有老生常谈,他幽默和生动的讲解,是你很难从书本或者报道中体会的。即便只是课堂讲座的视频,公开课带来的福利也已经充分体现。
远程教育的学生可以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课程后来也有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就是“MOOC”,中文常翻译为“慕课”。
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在网上“旁听”知名教授的精彩讲解;同样,教授的“活知识”也得到保存和传播。很多教授声名在外,比如哲学教授谢利•卡根(Shelly Kagan)讲的“死亡”成了公开课后,他不仅成了“在中国认知度最高的教授之一”,讲座的内容还被翻译成了中文并出版。
这种形式的公开课还只是开始。
2011 年,耶鲁大学开始尝试推出暑期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该课程获得学分,而且不限学校(当然,学校之间事先要有学分的相关规定)。这主要归功于视频会议技术的加入。学生和教授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并进行课程讨论。
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学生参与度高的小班教学。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般都会点名回答问题或者到黑板前讲解。教授发现,有了在线视频功能,虽然学生并不在身边,但是点名却十分方便,而且也没有前后排的区别,自然也就没有躲在后排不听讲这样的现象发生了。此外,即便是教授要去中国或德国做研究,也不影响他在线授课。
远程视频让学生和老师的沟通畅通无阻
多种创新
在新的技术下,经验和模式都是创造者一步步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于耶鲁大学来说,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在线教育,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怎样才能让更多没有机会到耶鲁大学上学的人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新的想法不断涌现。还是以耶鲁大学为例,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共享师资和学生,针对荷兰语、罗马尼亚语等小语种开办跨学校的语言学习课程。管理学院联合不同国家的 28 所商学院组成了一个联盟,意味着学生可能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这种全球性的合作不仅可以共享教育资源,而且对于在管理学院学习的人来说,学会进行全球性的合作也是一门必修课。毕竟,以后没有人会只跟身边的人打交道。就在耶鲁大学拓展在线教育的同时,很多形式的探索也在进行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KhranAcadamny” —可汗学院。最早,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为了远程辅导亲戚家的小孩学习数学,开始录制教学视频并放到 YouTube 上供需要的人免费观看和学习。后来他又编写了互动练习的软件,加强他们的数学训练。
这就是可汗学院课程的雏形:视频 + 互动软件。致力于普及大众在线教育的可汗学院成立于 2009 年。到现在,数学课也是可汗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你需要做的就是登陆可汗学院的网站,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科目,比如数学或者艺术,然后在线观看视频,你的学习活动会得到记录。这意味着你处在一个系统学习中,这些系统课程包括视频学习、在线练习、进度跟踪和自我评估等。这些也都是免费的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美国的两位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新想法。他们最初想录制视频给缺席的学生,后来,就开始了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室的授课内容做成视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把传统的家庭作业搬到课堂上来。这样,学生可以先在家进行研究,然后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这种形式很快在美国中小学课堂展开。这时,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也有了交叉,很多老师直接利用可汗学院上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自己来答疑解惑。
可汗学院利用视频对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向世界各地传播
这又启发了更多的教育者。如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学前教授塞巴斯蒂安•斯朗(Sebastian Thrun)的 Udacity 、另外两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的Coursera以及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成立的 edX,都相继推出,并成为目前最知名的三大 MOOC 平台。
现在,MOOC 已经成为当下在线教育的最新形式,甚至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
慕课
“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形式。
第一个字母“M”代表 Massive(大规模):传统课堂只有几十或几百个学生,而一门 MOOC 课程动辄上万人。2011 年,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有多达 16 万人注册,优质教育的受益范围由此无限扩大。
第二个字母“O”代表 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不分年龄,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第三个字母“O”代表 Online(在线):不仅授课模式是在线的,绝大部分的课堂交流也都在网络上进行。相隔甚远的同学,可以同时听一堂课,并一起讨论学业。
第四个字母“C”代表 Course(课程)。在课程中,有学习效果评估,也会布置作业、设置考试和颁发结业证书。参加慕课的时候,学生要跟着课程的进度走。学生的作业会被定期打分。最后,学生可能会通过或者挂科,也可能中途不了了之。
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站在提供慕课了,我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果壳网也开始开设慕课课程。Coursera,Udacity 和 edX 是目前国际上的三大慕课平台。
Coursera: 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立的营利性网站,目前已经有 33 家大学加入了 Coursera的阵营,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常青藤大学。Coursera 开设有 20 个科目 204 个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等。课程结束后,教授会为学生颁发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
Udacity: 同样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营利性网站,主要课程覆盖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商务。Udacity 还发布了一个免费的就业匹配计划,可以根据公司的招聘情况,将学生的简历和学习成绩发给包括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美国银行在内的多个合作公司。
edX: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推出的非营利性网站,除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外,这家网站更像是大学的一个实验基地,通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提高线下(传统校园)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课程主要覆盖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公共医疗等。在课程结业证书上面都会印上“edX”字样和学校的名字(如“HarvardX”)。
走进慕课
老师眼中的慕课
我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慕课让我变成了演员,每一堂课都像一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课程设计成了影视制作,营造出一种沉浸式、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深入浅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我在慕课的课程上设计了很多小问题,学生必须答对所有问题才能继续上课,像游戏通关一样有趣。
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最好的学习方式,我要找到并设计这些方式,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立体呈现,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机器人、辅助设备等工具让学生脱离传统方式去学习,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觉及思维方式多方面的结合来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课程,比如如何登陆火星、如何制作自行车等。我杜绝平庸教学,不创新就会被踢出局。
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在听我的课。我上慕课啦,桃李满天下!
“学霸”眼中的慕课
其实我不是“学霸”。只是对我来说,高中课堂上老师讲得太简单,偶尔翻翻书就足以拿满分了。
课程按照学年划分的话,太老套了。教育内容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被人为地严格安排。我喜欢个性化课程。
慕课上有清华、北大的数学课。选修了大学的高等数学,再来看高中的这些数学题,简直太小儿科了。很多题目不是能不能解的问题,而是有几种解法的问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还可以在课程论坛发帖求解,得到来自世界任意角落的“学霸”的解答。
真好玩!我要上慕课啦,我不是“学霸”。
大学生眼中的慕课
我是四川一所大学物理系二年级的学生,但我几乎不去学校。
每天早晨,我 6 点 45 分从床上爬起来,冥想半小时,做过晨练,吃过早饭,然后开始上慕课学习,一直到 11点 30 分左右;下午 1 点至 4 点,刷公开课,放松放松;晚上继续看自己的书,做慕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
慕课线上“你提问、我回答”,亦学亦师,有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以往的网络公开课是看名师给别人上课,而慕课却让我感到名师真的在给我上课。有些传统的历时一个学期的课程,在慕课一周内就可以上完。
我可以足不出户、正大光明地听美国常青藤等名校的课,可以一睹崇拜了很久的名教授的授课风采。我要上慕课啦,名校挂名下,我幸运!
不要担心文凭。MOOC 证书跟大学文凭一样有含金量,MOOC 的学分可以换算成任何大学的学分。我可以先上两年 MOOC,如果在家待腻了,再去全日制大学继续完成学业。
白领眼中的慕课
我是一个白领。
我曾在一所科技创新公司做一份社交媒体运营的实习工作,但我对科技创新充满热情。我想转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却缺乏相关的教育背景,例如设计模式、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
职场的转折发生在我参加了Coursera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设计与分析1。完成课程后,我将证书展示在自己的 LinkedIn (中文名为“领英”)上。很快,我接到了面试邀请,并在面试官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现在,我是一位全职软件工程师,对新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满意。我要上慕课啦,职场我潇洒,转行不在话下。
实际上,慕课让大学变成“终身制”了,人们可以多次回到学校或者在线课堂,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跟顶尖大师学习。
未来课堂
如果把时间设定在 2050 年,那时的孩子会怎样学习呢?
当你头戴智能眼镜时,在线的学习资源会出现在你的眼前。眼镜不仅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你的水滴大小的量子计算机上,同时还可以无痛地插入到皮肤下面。量子计算机中,有各种视频链接,还有成套的练习题软件。
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学习,老师今天不在,代班的可能是一位人工智能老师。课堂上,类似的讨论随处可见。机器人老师在屋子里巡视每个人的进度,对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辅导。虽然这样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但是 10 多年前通过的法案要求所有的学生每周至少有20 个小时与他人接触的学习时间。这包括集体的体育运动、课间休息以及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课堂学习。老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自学,而不是单向传授知识。
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让“动手课”丰富许多。也许,那时候它会有一个新名字,比如“工程学”。你可以在电脑上用模块组装太阳能汽车,用程序进行各种性能检查,如果你对各方面都很满意,不仅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开车,还可以用 3D 打印技术把你的汽车打印出来。
你可以根据兴趣,挖掘不同深度的课程内容,这也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学习。
你可能说:“等到那时候,我早毕业了,这些和我还有关系吗?”当然。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不仅是让你觉得方便和舒适,让城市井井有条,让地球免受污染,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你要不断学习。不过,这并不是打击。一方面,一些传统的职业会被机器人代替,比如,出租车司机,他们就需要拓展新的技能;另一方面,你会发现,你有拓展自己爱好的时间了!那时,你将享受学习。